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一池碧波映秋色 万亩湿地入画来

河北省地矿局地质五队推进海岸湿地生态修复掠影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 李宗敏 发布时间 2021-10-12

       十月的黄骅湿地西区碧波荡漾、绿草萋萋、水鸟翩翩。置身其中,让人心旷神怡,留恋沉醉。

  早在一年多前,这里还是一幅植被退化严重、水域面积萎缩、鸟类罕见的颓败景象。

  2020年6月以来,河北省地矿局地质五队在黄骅湿地西区开展了湿地调查、遥感解译、地形测量、水文地质钻探、样品采集分析、综合研究、生态修复,累计修复湿地277.97公顷,清理和改造水系工程17.93公里。

       作为“地球之肾”,湿地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蓄洪抗旱、调节气候和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功能,是自然生态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

地质五队党委深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积极服务湿地生态保护与修复。2020年,地质五队承担了河北省黄骅湿地(西区)、南大港湿地(北部养殖池塘)、滦南湿地人工岸线(冀东油田1号岛西侧段)生态修复项目,拉开了河北省海岸湿地修复治理的序幕。在修复过程中,他们尊重湿地生态系统规律,不断优化修复方案,努力营造出适合不同生物栖息的浅水环境,同时有针对性地增强水文连通性,扩大湿地水域面积,栽植适宜滨海湿地生长的植物,逐步恢复湿地生态系统功能。

  2021年6月,该队承担的三个湿地生态修复项目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作为渤海攻坚战中最晚实施却又最早通过验收的项目,这三个项目浸透着地质五队党委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的践行,浸透着河北地矿人勇做生态文明建设主力军的责任与担当。

  项目技术负责、湿地修复项目党小组组长李佳俊回想起湿地生态修复项目的日日夜夜不禁感慨万千。在跟时间赛跑的道路上,他和他的组员从来没有服过输,5天写出实施方案,20天完成5平方公里的调查、钻探、取样工作,设计图、施工图等图纸和概算的编制也仅仅用了40天……不管时间有多紧、任务有多重,他们总是微笑着面对困难,从不低头。

  一望无际的芦苇地,他们用脚步一步步丈量;为了准确摸清鸟类的种类规模,他们在芦苇地一猫就是一天;为了摸清渔业资源,他们顶着炎炎烈日、克服潮卤的黏腻与咸腥带来的不适感,仔细下网收网,认真完成生物鉴别和记录……

  300多个日夜的披星戴月,支撑他们的是党员对理想信念的执着坚守,是地矿人“三光荣”“四特别”精神的传承,是地矿青年“强国有我”、建功新时代的火热豪情。“山再高,往上攀,总能登顶;路再长,走下去,定能到达。”他们用实际行动绘就了一幅湿地生态修复壮美画卷。

  一池碧波映秋色,万亩湿地展新颜。修复后的湿地在秋日里展现了最美的容颜:滦南湿地外来入侵物种互米花不见了踪影;生态改造后的海堤自然优美,各类候鸟翩然而至,形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南大港湿地(北部养殖池塘)滩面开阔,水面清澈,在夕阳余晖的映照下呈现出“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别样景致;黄骅湿地(西区)碧波万顷,清澈见底,红色的碱蓬草和绿色的芦苇交相辉映,偶尔飞过的白色水鸟灵动活泼,呈现出一幅壮美辽阔、自然和谐的秋日画卷。

  在高空的视角下仔细观察,还会看到几个肩扛长枪短炮、手持检测仪器的身影在湿地中穿梭忙碌。他们是湿地生态修复效果跟踪监测小组的成员。为了保障修复后的湿地生态功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发挥,在项目验收后,地质五队还进行了生态系统的监测和植被的养护,并深耕海岸带蓝碳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研究,为守护“地球之肾”,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持续贡献地矿力量。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