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民:引领支撑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
8月15-16日,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组织的全国省级行业协会学会负责人座谈会在吉林省长春市召开,原国土资源部副部长、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汪民出席会议并做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领支撑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讲话。汪民同志从提高政治站位、树立大局意识、围绕中心工作、强化业务能力、推动行业进步、加强自身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分析了省级行业协会学会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现状,提出了下一步的业务定位和支撑服务建议,对进一步做好行业协会学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
今天,《地灾瞭望》全文转发汪民同志的讲话,供大家学习与交流。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引领支撑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
汪民
2024年8月15日
尊敬的各位同仁,同志们:大家上午好!
召开全行业省级协会座谈会,这还是第一次。几年前,省级协会(学会)还不多,这几年有了很大发展。全国一盘棋。大家坐在一起,互通情况,交流经验,协调联动,共谋发展,很有必要。对多数省级协会(学会)而言,建会时间还不长,借这个机会,我讲些关于协会(学会)建设的个人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 提高政治站位
我们所从事的工作,最大特点就是直接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与财产安全,来不得丝毫地马虎,不允许有丝毫地疏忽大意。从事我们这项工作,什么时候都要绷紧这个弦。今天在座的多数都是国土资源战线的老同志,在这个领域摸爬滚打了一辈子,经验深厚,阅历丰富。但这绝不意味着,到协会(学会)来就可以松口气了。不能说,协会(学会)工作可有可无,无所谓了;搞些活动,有些创收,维持好协会(学会)的运转,就算完成任务了。
地质灾害防治,责任重大。生态保护修复,直接涉及人民群众广大利益。各项工作都有其社会分工。协会(学会)是沟通政府与行业的桥梁,在行业引领支撑,政策贯彻落实,反映行业呼声,解决行业热点、难点和堵点问题,以及加强行业监督、规范行业行为、提升行业凝聚力、影响力和公信力、推动行业进步等方面,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协会(学会)工作做得好,行业发展就会健康顺利,许多工作就会事半功倍;做不好,甚至会影响和干扰主战场的工作。这对我们这种特殊行业而言,更加显得格外重要。
个别社会组织,单纯以盈利创收为目的,大肆收费,沉溺于培训、评奖、授牌和各种论坛活动,忙得不亦乐乎,社会影响很不好。对此,我们一定要坚决抵制,始终不忘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的责任与使命。
二、 大力推动业务建设
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具有很强的自然与社会的双重属性,它专业性很强,但是社会管理性也很强。随着自然资源领域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各项管理的任务愈加繁重,政府部门更加关注宏观管理和政策研究,具体的技术问题则更多交给事业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协会应当更加重视本行业的专业研究和业务建设问题,更加关注业务的发展方向,努力防止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工作单纯行政化和业务工作一般化。现在政府管理越来越为宏观,在技术问题方面,相关事业单位、协会(学会)就应当发挥更大作用。
地质灾害是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不是说地质灾害不能防不可防,而是说它有它的特点和规律,我们从事这项工作的要抓特点摸规律,最大可能的减轻地质灾害带给自然和人类的影响,最大可能的减少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专业的人办专业的事。这几年,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在业务建设方面办了两件大事,一是编制发布了一系列技术标准规范,构建起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标准体系;二是编篡《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指南》,为六个灾种的调查、评价(评估)、勘查、监测预警、管理与应急和防治工程设计、施工、监理等提供了理论、技术、方法和经验指导。类似的工作还有很多。业务建设永无止境。
无论地质灾害防治还是生态保护修复,都是与地球打交道,都需要坚持以地质为本,因为地质学的基本使命就是了解地球、认识自然。只有坚持以地球科学为指导,才能更好地感知自然、了解自然,进而更加科学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
目前,我们的会员单位主要是各类地勘队伍。过去,这支队伍具有很强的研究能力,大队和分队一级负责人通常都是精通业务、具有一定知名度的技术专家。实行属地化管理之后,由于忙碌于市场,往往是以项目为单元,业务骨干带上几个人,以野外工程作业为主,跑市场、拉项目、带队伍, “四面出击”,碰上什么干什么。工作重心偏来偏去,市场经营时好时坏。一会儿是找矿、一会儿是工程施工、一会儿又是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修复等等。 “市场为王,一专多业”,什么都会,又什么都不强,研究能力受到很大削弱。这是我们必须要重视和解决的大问题。
三、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协会(学会)工作,说到底就是要在党的领导下,按照政府部门的要求,引领支撑本行业健康发展。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主要以政府主导为主,协会工作更应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围绕自然资源部、各省(区、市)自然资源厅(局)党组的重点工作安排和具体工作要求,积极主动地配合做好各项措施的落实,圆满出色地完成自身的各项工作任务。
要大力开展战略研究,深入分析全国和各地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保护修复存在的问题,查找薄弱环节,把握行业动态,探讨改进方法,着力推动解决隐患赋存规律、特点、变化与影响因素,隐患分布调查、掌控、评价和监测预警、工程治理与应急处置,以及相关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技术方法创新和防治能力与防治体系现代化等重大问题的解决。
要认真研究本地区地质灾害发生的特点、规律与危害,深入分析构造强烈、断裂发育、气候变化、工程不当活动对不同岩性结构所带来的影响,广泛宣传 “灰犀牛”和“黑天鹅”事件对我们的警示,不断深化地区性的规律性认识,细致做好什么地方需要防范什么事和什么情况下应当如何应对等基础性工作。
在协会(学会)工作的有许多老领导、老专家。千万不能因为现在管理部门的负责人曾经是自己的老部下,就抹不开面子、屈不下身段,不愿主动向管理部门反映情况、汇报工作和沟通意见,以至于协会(学会)工作和厅(局)工作两层皮。大家都受党教育多年,相信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挂在嘴上,落实到节奏上,这样工作就可以继续来做,老是磨磨蹭蹭有没有意义。
四、 推动行业进步
搞好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业务工作,最根本还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当今世界,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代表的新兴科技正在深刻改变着社会。从世界万物的数字化表达,到各种计算、存储、数据、信息、知识和专家资源的数据库生成、互联互通与全面共享,再到智能技术所具备的类似于人类的感知能力、记忆和思维能力、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和行为决策能力,人类社会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快速推动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变革。6G则展现出通感算智深度融合、天地一体化全域覆盖的强大能力,面向未来提供无所不在的网络连接、网络算力和网络智能,将基于无所不在的大数据,把人工智能赋予各个领域,构建“数字孪生世界”,实现智慧泛在,为人类社会描绘出前所未有的光明未来。
在地质领域,据我了解,从大数据、地学大模型构建到算力支持,各有关方面正在密切合作,酝酿一系列新的变革,希望引起大家的进一步重视。面对新的工业革命,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保护修复行业一定要紧紧跟上。
五、 搞好自身建设
协会(学会)工作,人不多,事不少。打铁必须自身硬。做好协会工作,必须加强党的领导,切实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严格执行党的纪律和国家各项有关规定。关于这方面工作,有关方面和各地都有具体要求,需要注意的是,协会(学会)一定不能成为法外之地,不能因为是社会组织,就可以松一些、宽一点。如果这样,早晚会出大问题。
同时,要着力避免出现协会(学会)“门难进、脸难看”的情况,热情周到地为广大会员做好服务,切实增强行业的凝聚力和协会(学会)的影响力。要充分发挥行业平台统计分析、市场引导和引领支撑作用,深入基层,深入野外,深入一线,倾听会员呼声,开展专家会诊,一地一策、一难一帮地指导会员单位发展。要健全完善标准体系建设,大力推动科技攻关,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发挥科技引领和标杆单位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及典型案例的激励和启示作用。要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培训,帮助基层开阔眼界、开拓思维、接受新知识、引进新技术、把握新动向、解决新问题。要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经验交流、专题研讨和政产学研用之间的协调联动,不断增强全行业的创新能力和发展活力。
谢谢大家!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