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中国山水工程已保护修复国土面积超500万公顷

来源: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 发布时间 2023-04-24

        来自自然资源部的最新数据显示,作为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的标志性工程之一,中国山水工程已保护修复超过500万公顷面积国土,对提升区域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发挥了重要作用。

        2016年以来,财政部、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在青藏高原、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事关国家生态安全的重点地区支持了5批44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涉及27个省份。截至目前,中央财政已累计投入奖补资金近800亿元,并有效带动了地方财政和社会资本投入。2022年底,中国山水工程从全球150多个申报项目脱颖而出,成为联合国首批世界十大生态修复旗舰项目之一,被评价为“全世界最有希望、 最具雄心、最鼓舞人心的大尺度生态修复范例之一”,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退化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近年来,自然资源部以“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理念为指导,通过强化规划引领和科学布局,发挥中央专项奖补资金引导作用,带动社会资本投入,制定出台系列标准,为一体化保护修复提供技术指引等措施,探索出山水工程的具体实施路径。

       据介绍,中国山水工程发挥了多方面的示范效应。一是构建了跨部门、多主体、多学科的协同机制。各地在推动山水工程实施中,逐级成立了由所在省、市、县政府及自然资源、财政、生态环境等相关部门共同组成的领导机构,形成了跨部门的工作机制,协同推进工作。相关管理人员、规划设计人员、相关领域专家、本地居民、社会组织等多方面主体积极参与其中。二是以区域或流域为单元统筹部署,初步探索出多要素系统治理的新模式。在较大空间尺度内实施规模较大的生态保护修复,区分区域(或流域)、生态系统、场地三个尺度,以及规划、设计、实施、管理维护四个阶段,在不同尺度上确定不同的目标任务、解决不同问题,体现了生态修复措施的整体性、系统性、关联性和协同性。三是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机制,动员社会力量共同参与。通过土地政策激励、金融工具挖潜、融合产业发展等,创新投融资模式,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为本地居民创造替代生计,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各地在生态修复的基础上,探索发展生态农业、生态牧业、生态旅游、生态文化等相关产业,在帮助解决当地居民就业问题的同时,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发展,促进了生态保护修复效果的管护和维持。五是既传承传统生态智慧,又借鉴国际先进理念。山水工程鼓励融合本地知识和生态传统智慧开展生态保护修复,同时充分转化吸收“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NbS)”、再野化、近自然、适应性管理等国际理念,并纳入相关规划和《山水工程指南》技术标准,推动本土化。

       据了解,为展示中国山水工程取得的成效与经验,自然资源部日前发布13个山水工程典型案例,案例分布在我国东、中、西部不同地区,涵盖湖泊湿地生态修复、矿山生态修复、退化土地生态修复、生物多样性保护、河口海岸带湿地生态修复、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等不同生态保护修复类型。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