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废弃矿坑上崛起“世外桃源”

河南省禹州市开展矿区生态修复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王琼杰 发布时间 2021-07-30

      “以前俺这儿靠生产水泥、白灰和石子享誉省内外,可环境也是出了名的脏乱差,没想到短短几年工夫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如今俺每天也能像城里人一样出门逛逛公园,生活滋润得很哩!”每天一大早,河南省禹州市无梁镇无梁村的许多村民就不约而同来到离家不远的无梁山地公园“幸福湖”边晨练散步。

       无梁山地公园总面积近2000亩,是一座傍山而建、环坡而上的森林公园,它充分利用卧龙山遗留的7处大型废弃矿坑,采用阶梯式设计理念,通过土地平整、客土回填等措施,累计修建健康步道8000余米,栽植各类果树、花卉苗木10余万株,并建成了蓄水量约2万立方米的“幸福湖”水系工程,实现了荒山披绿、植被再生,曾经的废弃矿山变身成为“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四季常绿”的山地公园,游人行走其间心旷神怡,仿佛置身世外桃源。这只是禹州市开展矿区生态修复、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遍地开花 青山因之失色

      禹州市矿产资源丰富,露天开采矿山企业分布点多、面广,特别是北部山区的无梁、浅井等乡镇,石灰石资源丰富,加之交通便利,是河南省有名的建材生产基地。

       靠山吃山。20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乡镇集体经济的蓬勃发展,禹州无梁、浅井等乡镇辖区内以石灰石为主要原材料的白灰窑、石子厂等如雨后春笋般应运而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带动了周边村民脱贫致富。然而,由于受当时技术工艺和装备所限,矿山企业旁边存在生产规模小、开采加工工艺落后等弊端。特别是“开膛剖肚”式的无序开发,严重损毁山体并遗留下一处处废弃矿坑,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较大破坏,再加上生产运输过程中带来的扬尘污染,严重影响了群众生产生活。更重要的是,当时这些小型矿山普遍缺乏环保意识,只开发不治理,对矿产资源“开发过度而保护不够”,开采随意,加工粗放,把整个北部山区折腾得满目疮痍。

      “那时候,每当矿山放炮时,我们总是提心吊胆,害怕院子里飞来崩落来的石头。”居住在矿区附近的一位村民谈起以往的矿山环境心有余悸地说,“房顶院内,到处是厚厚的一层尘土,吃饭都不敢在院子里吃。”

       数十年的超强度开发形成了大量的生态环境欠账,给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灾难。据了解,在2019年之前,禹州市辖区废弃矿坑(点)200多个,仅无梁镇就30个左右。

雷霆亮剑 拒绝“生态之殇”

      “保生态就是保行业,保行业就是保企业”。近年来,禹州市委、市政府把矿山生态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坚持“不欠新账、清理旧账”的原则,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双组长的露天矿山整治领导小组,不断加大对露天矿山的整治力度,要求所有矿山企业必须在资源开发、环境治理、安全管理、生态修复方面全部达标后方可恢复生产。

      “各乡镇及矿山企业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绿化步伐,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因地制宜,合理布局,保质保量完成矿山生态修复治理任务,守护好绿水青山。市直各相关单位及乡镇要落实监管责任和属地责任,提升服务;企业要落实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将生态修复与生产经营有机结合起来,为禹州建设良好生态环境做出贡献。”禹州市委领导强调。

       他们在对现有生产矿山加强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防止再添环保新账的基础上,为彻底解决因长期采掘活动及资源整合、取缔关闭等原因造成的废弃采坑和高陡边坡等矿山地质环境突出问题,专门制订印发了《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实施方案》,建立了废弃矿点(坑)生态修复工作台账,落实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共同责任机制,根据现有山体风貌,结合土质条件,本着宜草则草、宜树则树、宜灌则灌、宜乔则乔,高低搭配、错落有致、顺势整治、自然修复的原则,有序推进修复治理工作。

      该市明确规定,对责任主体灭失的“无主”废弃矿山,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所在地乡镇政府制订生态修复方案并完成生态修复任务,乡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是第一责任人;对已关闭的“有主”废弃矿山,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由责任主体按照修复目标与要求落实修复资金,用好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基金,实施有效修复。

       为了全力支持矿山生态修复,解决资金不足的燃眉之急,该市还决定拿出城镇土地出让金地方净收益的10%,设立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矿山生态修复工作。

       为了如期完成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生态修复治理任务,该市2019年在明确目标、加大投入、分期推进基础上,通过创新方法措施,着力构建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参与矿山生态修复问题解决机制,决定由市财政投入矿山环境恢复治理专项资金6705万元,对总面积2758.48亩的104个露天废弃矿坑(点)实施生态修复,最终达到“一眼净、一眼绿”标准。同时,他们引导全市47家持证矿山企业自筹资金1.2亿元,按照要求统筹规划,确保当年6月底前还清生态修复历史欠账,高标准完成矿区生态修复及扬尘防治等综合治理任务。此外,他们按照“谁投资、谁受益”原则,通过政策扶持、动员社会资金参与等方式,筹集资金7000万元投入矿山生态修复。

       该市还建立了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台账,要求全市上下齐抓共管,各相关部门有效整合政策、资金等各类资源,全力向矿山生态修复领域倾斜;属地乡镇党委、政府切实履行矿山生态修复主体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党政一把手担任第一责任人,建立务实高效的工作推进机制,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任务。

       同时,禹州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充分发挥市矿山生态修复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组织、协调作用,组织业务骨干深入各持证矿山企业和废弃矿山修复点,因地制宜提出完善提高相关方案的意见和建议,督促各责任单位加快推进矿山生态修复和环境资源保护工作,偿还全部生态修复历史欠账,全部持证矿山严格按照开发利用方案实施“边开采,边修复”,统筹推进环境资源保护,建设绿色矿山。

凤凰涅槃 青山作伴美自来

      在这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战役中,禹州市各级政府及矿山企业勇于担责,善做善成。该市仅在2019年,对涉及全市12个资源乡镇的104个废弃矿坑(点),累计投资3675.25万元,完成修复面积2620.34亩,植树39.67万株。

       辖区内的矿山企业积极投身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作。他们以在产矿山为中心,结合绿色矿山创建,对周边的废弃矿山进行综合治理。一批骨干砂石矿山通过对矿区及周边的废弃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和绿化美化,面貌焕然一新,成了“四季常绿、三季有花”的花园式矿山,顺利获评国家级和省级绿色矿山。

       作为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的重点区,禹州市浅井镇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副组长的矿山生态修复工作领导小组,党政主要领导每天深入一线督导,带头推动工作落实;班子成员分片包干,盯在施工一线;下派30名机关干部分包各主体企业,与市派70名干部一道24小时驻矿值守,督促生态修复进度;企业所在村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支部书记、村主任为第一责任人,冲在一线,协调解决矛盾问题,合力推进工作落实。该镇还细化任务,对全镇4.7万亩矿山修复细化分解到企业、矿区,建立台账,每天召开一次推进会,听取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镇纪委成立督导组,深入各企业督导驻矿员值守及工作开展情况,保证人员到岗到位。他们还要求各企业严格按要求平整土地、覆土挖坑、植绿补绿、培土浇水,驻矿员全程督导,保证新植树木、花草成活率。截至目前,该镇累计投入资金2亿元,完成矿山生态修复5500亩,共栽植绿化树木70万株,植草1000余亩,区域性生态得到有效治理。

       无梁镇通过关小上大、资源整合、科技创新等措施,对传统建材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大力建设绿色矿山。同时,采取“区内修复,区外补偿”模式,督促指导矿山企业在完成采矿权证划定矿区生态修复的基础上,对矿区边界外延500米范围区域实施修复或另外承包荒山荒坡实施生态绿化;坚持“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景则景、宜建则建”原则,加大财政投资力度,并通过相应政策支持和资金奖励,激发社会资本投入荒山绿化、矿山修复的积极性。截至2020年底,无梁镇共修复治理荒山荒坡和废弃采矿坑(点)32处,面积达3.6万亩,使一座座秃山头披上绿装,成为公园、花园、森林等天然氧吧。

        值得一提的是,无梁镇党委、政府把矿区生态修复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实现了振兴乡村经济之目的。位于无梁镇皇路河村关闭多年的蜘蛛山、诸侯山采矿点被绿化一新。2020年1月,皇路河村获“国家森林乡村”称号。该镇利用大木厂村“黄龙谷”林区、山区等资源优势,打造“中原乡愁小镇”,并在2020年12月获国家“3A级旅游景区”称号;连片黄山、祁王等村的荒山荒地8300亩,通过“国家储备林”项目,打造成了具茨山岐黄中草药种植产业园;十多家农家乐纷纷入驻绿水青山之间,生意兴隆;滑翔飞行、汽车越野等山地运动项目,成为各类运动“发烧友”、全国各地游客追赶的时尚和打卡项目……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