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信息公开

(宁波)二届二次理事会暨二次常务理事会工作报告

手新时代 聚焦新需求-推动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

手新时代  聚焦新需求

推动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二届二次理事会工作报告

侯金武

各位理事,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2020年,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在自然资源部、民政部有关部门和中央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商会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有力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尤其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冲击和影响下,顺利召开了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圆满完成了换届工作任务,并在推动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受到了广大会员和社会的普遍赞誉。在此,我代表理事会,向对协会工作给予悉心领导和有力指导的民政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理事会组成人员,向各理事单位、广大会员和秘书处全体同志,以及为协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持的相关专家、各省级行业协会表示诚挚地感谢!

下面,我向理事会报告协会2020年主要工作,请予以审议。

一、2020年主要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全面完成“十三五”计划、衔接“十四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迈向跨越式发展新阶段的关键之年。这一年,在自然资源部党组和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积极努力下,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防灾减灾措施不断深入,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新机制逐步推广应用,地质灾害防治取得了显著成效。虽然2020年全国发生地质灾害与上年同期相比数量增加了26.6%,但造成死亡(失踪)人数却减少了32.5%,因灾死亡(失踪)人数列2002年以来的第二低位。2020年全国共成功预报地质灾害522起,涉及可能伤亡人员17491人,避免直接经济损失10亿元。

与此同时,全国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工作取得开创性进展,生态修复改变了原来单一生产要素治理和单项修复工程实施,转变为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的保护修复;生态修复改变了原来单一财政投入,转变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资金投入多元化的渠道,初步形成生态修复新格局。

在这些工作中,协会坚持组织引导,投身防灾减灾,在建立标准体系,规范市场行为,促进行业自律,加强诚信体系,提高地质灾害防治能力和生态修复技术水平,维护会员单位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提高指导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实践的政治能力

2020年6月28日和7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对防汛救灾工作做出重要指示,强调“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后,协会把深入学习研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批示和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为立当前、谋长远的重要抓手。

1.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总书记最新重要讲话和批示精神作为指导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在全国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推广交流会上,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第三次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作为主要内容,把“加强多领域多学科融合,提升防灾减灾能力”作为会议的主题,提出“十四五”时期,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要加强地质灾害中高风险区域监测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尤其是要增加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设备的研发与应用,提高防治工程的技术标准。要进一步加快构建“人防+技防”的防灾模式,以此减轻灾害风险、减少灾害损失,全面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在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上,自然资源部原副部长、协会第一届会长汪民同志就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谋划好“十四五”和今后一个时期协会发展新蓝图,推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做了重要讲话和辅导。他强调,要牢记使命,始终不忘我们肩负的历史责任;要把握方向,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要业务为本,切实为广大会员单位做好服务;要从严管理,进一步加强秘书处能力建设。在开展的3次学术交流和6期培训班上,都以不同形式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党组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要求和部署。切实做到紧跟党中央步伐,时刻同党中央保持一致,确保协会正确的发展方向。

2.充分发挥“头雁”效应,坚持党建示范引领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既是自然资源,也是经济资源”、“坚持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努力实现从注重灾后救助向注重灾前预防转变,从应对单一灾种向综合减灾转变,从减少灾害损失向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全面提升全社会抵御自然灾害的综合防治能力”的重要思想。

协会主要领导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关于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重要论述精神”等为主题,先后深入福建漳州、甘肃兰州、四川阿坝、山东威海、宁夏石嘴山、内蒙古呼伦贝尔、河北邢台、北京昌平等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环境整治现场,就地质灾害防治景观化设计、生态化治理,矿山环境生态修复运用绿色技术与手段,以及地质灾害防治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国土空间安全需求相结合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和引领指导,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的内在动力和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不断推进党的建设和业务工作的深度融合。

3.认真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协会秘书处党支部除开展组织生活会、民主党员评议、谈心谈话等活动外,还和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期刊编辑室党支部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并邀请上级党委主要负责人到会指导。在活动中,围绕党中央关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生态文明建设提出的新形势新要求,秘书处三名同志就地质灾害标准规范和防治指南编制、诚信体系建设、信息化建设、学术交流与培训等工作及发展思路开展研讨交流;期刊编辑室三名同志就《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期刊进一步宣传展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成果提出了设想。

通过深入学习和交流研讨,大家一致认为,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新形势,要求我们必须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以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始终聚焦地质灾害防治的核心需求,紧紧围绕“隐患点在哪里”、“什么时间可能发生”、“如何更为有效地防护治理”三大任务,对地质灾害治理要加强技术方法和材料设备创新,实施生态化修复,与保护、修复协同共进。要坚持高标准、高质量,坚持技术和方法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体制机制创新,推动和加快全行业转型升级。全面构建地质灾害防治“人防+技防”模式,协会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制定完善标准规范体系,编制群测群防培训教材,规范装备设备仪器研发、生产、安装和运行,更好的服务各级自然资源主管部门、更好的服务于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

(二)提高政治站位,严密疫情防控,为重点工作推进和正常运转提供坚实保障

2020年,协会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坚定不移地把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自然资源部的要求落到实处。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协会紧密围绕自然资源部关于地质灾害防治的中心任务,在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工作质量和能力水平等方面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1.夯实工作责任,确保疫情防控和重点工作两手抓、两不误。疫情发生后,协会马上成立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领导小组,秘书处制定了防控工作方案。在办公区域,严格执行内部环境消毒,科学佩戴口罩,通过QQ群、微信群普及防控知识,发布权威声音,及时报告健康状态,增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和决心。及时储备足够3个月消耗的防控物品,有效保护了职工健康。期间,协会组织召开的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交流大会、6期现场培训班,均成立疫情防控小组、制定专门防控方案,由专人为约4000名会议代表和学员发放疫情防控包,实现了“零感染”目标。与此同时,秘书处党支部积极组织开展党员带头、群众参与的“自愿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活动,共捐款1700元,为打赢疫情防控战献爱心。

2.完成了协会换届选举任务,进一步明确了第二届理事会的目标方向。2020年10月21日,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选举成立了由298名理事组成的第二届理事会、3名监事组成的监事会和50名常务理事组成的常务理事会。会上,自然资源部、应急管理部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和应急管理等相关情况。会议提出,协会将围绕自然资源部重点工作部署,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推进、行业管理、技术培训等支撑服务工作。根据自然资源科技创新发展规划纲要,通过标准制修订和推广应用,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充分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建立全方位、多类型的行业信息集成平台,为推进地质灾害防治综合体系建设提供支持。

3.顺利完成脱钩工作,明确把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作为协会的生存之本。在自然资源部的总体部署和组织下,根据中办、国办印发的《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脱钩总体方案》精神和要求,协会编制了脱钩实施方案并经自然资源部批准,于2020年3月开始全面推进这项工作8月份提交了脱钩事项中除资产财务分离外的机构分离、职能分离、人员管理分离、党建和外事分离的报告10月,按照《关于中国土地估价师与土地登记代理人协会等4家协会脱钩实施方案的批复》(联组办[2020]22号)的要求,脱钩工作基本完成。协会按照“脱钩不脱党的领导”、“脱钩不脱监管”、“脱钩不脱指导”、“脱钩不脱扶持”、“脱钩不脱服务”的“五不脱”原则,提出要确保党建工作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确保自然资源部业务指导和监管这种天然关系不偏废、不脱离,确保协会的正确发展方向。

(三)坚持人民至上、生命之上原则,支撑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卓有成效,服务行业领域能力显著增强

2020年协会对接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司,应急管理部地震与地质灾害救援司,生态环境部生态环境监测司的业务需求,在做好服务的同时也逐步理清了支撑服务工作的目标和任务,逐步找到了协会在政府管理——会员单位——行业领域之间充当的角色,对搭建好支撑服务平台有了新认识,支撑服务能力和成效显著增强。

1.发挥政府主管部门和院士专家政策解读与技术引领作用,彰显国家级社会组织在行业领域的重要地位。协会围绕《地质灾害防治三年行动实施纲要》、地质灾害1:5万风险调查和风险评价、重点地区1:1万精细化调查、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方法应用、新型高效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地质灾害资质管理变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等内容,邀请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领导,中国地质调查局、自然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中国地质大学等相关专家、进行政策解读和公益性培训。围绕“滑坡临滑预警研究”、“松散大变形研究”、“地质灾害星空地多源数据融合调查与预警应用研究”、“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的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早期识别与监测预警”等专题,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何满潮、彭建兵,首席科学家殷跃平、全国政协委员许强等知名专家,就如何将地质灾害机理研究应用于工程实践,突破深部地裂缝与地表黄土滑坡防控等技术难题,服务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和城市建设;运用遥感、地面测绘和地质勘查技术融合方式开展详细调查,加快推进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仪器的推广和智能化预警平台建设,实现乡村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向“专群结合”的转变等,以此破解“地质灾害隐患在哪里”、“什么时间可能发生”等难题。先后举办“5.12全国防灾减灾日”云服务公益活动、线上线下矿山生态修复、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工程实施等学术交流与培训11期,普惠业内单位500余家涉及学员10000多人次。

2.建好“会员之家”,不断提升为广大会员服务的水平与能力。2020年完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及图件编制规程(试行)》等8个团体标准发布试行,目前已完成80个团体标准的发布与审批。通过在协会官网发布标准规范电子版,开展贯标培训会员单位寄送纸质标准规范等多种形式推进标准的宣传和应用。完善《团体标准管理办法》,用于规范协会团体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组织编制的《地质灾害防治指南》已完成初稿。

为满足矿山生态修复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以“两山论”为指导,针对适合于矿山生态修复的生态建设理论与技术方法,从矿山生态环境调查评估、规划设计、恢复修复、监测管控、产业模式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系统研究,启动了《“两山论”指导下的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研究》研究课题,以期形成新型的矿山生态修复理论和技术体系,建立“两山论”指导下的矿山生态修复样板;完成了《矿山生态修复产业化研究》报告,形成了矿山生态修复划分模式,定义了生态修复产业化的本质、内涵,阐述了绿水青山的自然属性和经济属性,制定了生态修复产业植入的运用原则和对矿山生态修复项目的评价标准等。

在协会网站设置了会员展示平台,开设“装备之家”、“技术推广”和“典型案例”、“科普宣传”专栏,用于展示会员单位研发成果新技术新方法地灾防治与矿山生态修复典型案例、提升全民防灾减灾意识。目前四个专栏已上线试运行。同时2020年完成了协会网站的网页改版,加大微信公众号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协会的知名度。

继续推行“三个一”服务目标,全年向每个会员单位赠送每期一套2册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会刊,赠送本年出版发行的团体标准一套免去会员单位一人次的培训班培训费用。仅此一项,每个会员单位节约经费支出余元。

2020年新入会单位41家,会员增长率约4%。截至2020年底,协会会员单位数量达到1079家,会费收取率达到84%。

3.进一步加强秘书处建设,自身能力和水平得到稳步提升,为发挥行业引领作用提供保障。秘书处虽然只有20人左右,但时时刻刻没有忘记是一个以业务为主的协会。2020年在抓好党支部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开展主题党日活动的同时,业务和管理知识学习也没有放松。先后组织开展5期员工培训,组织优化升级OA办公系统规范工作流程,服务意识得到显著增强。

通过学习,大家时刻关注上级主管部门重点工作与部署的意识明显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有那些新举措、生态修复下一步工作重点在哪里,要在这些重点工作和部署中寻找协会工作的结合点,寻找服务的最佳支撑点。

在与会员单位调研对接和服务当中,明显感到传统地勘单位地质力量雄厚、资料丰富,研发企业创新性强、机制灵活,科研院所具有综合能力、集成能力优势。但是,这些特点和优势却没有真正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特别是研发企业与地勘单位急需进行地质技术方面的融合,寻求最佳结合点。也就是说,地勘单位几十年形成的宝贵地质资料得不到共享和运用,研发企业创新发展中遇到的难题破解不了,这种现状在一些企业特别是技术装备研发企业非常普遍。对此,协会就上述问题在会员单位中开展了针对性的牵线搭桥、业务交流,使其相互融合、取长补短、形成合力。目前已有80多个会员单位在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矿山环境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等工程项目方面开展了合作。

另外,秘书处人员敢打硬仗,团结协作的传统作风也得到提升和体现,无论是在北京举行的会员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的交流会议,还是举办的各类培训班,会议规模之大、人员之多、内容之丰富,影响之广泛,在协会历史上前所未有,在疫情影响下均取得了圆满成功,受到了社会和广大会员的一致好评。

会员单位是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工作的主体。2020年,广大会员单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支撑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滑坡崩塌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设备研发应用、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等方面取得了新突破。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全力做好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支撑,组织开展跨部门、跨单位监测预警试验攻坚多项急难险重任务,完成2512处、13603台设备安装,成功预警四川、陕西等15处滑坡,有效避免366人伤亡。处置西宁路面塌陷、金沙江滑坡堵江险情等20多起,并在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研究、矿山生态修复技术方法体系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中国煤炭地质总局航测遥感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履行央企责任,投身地质灾害防治事业,综合利用天、空、地多平台和多种技术手段加强对地质灾害风险区精细化识别,推动隐患点监测预警由传统的群测群防向人防+技防转变,从地质灾害早期识别、调查评估、监测预警、智能化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给出全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煤航样板

深圳市工勘岩土集团有限公司投入“天-空-地”一体化智能化监测预警系统研究,先后在广东,重庆,贵州,云南,西藏承接了一大批群专结合监测预警项目,应用推广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设备2万余套,并成功上线地质云平台,进入国内地质灾害监测企业的第一梯队。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在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控、地质灾害勘察设计治理一体化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成为地质灾害防治新机制的成功典范。

深圳市北斗云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是一家拥有天、空、地一体化位移变形监测的综合性高新技术企业,在服务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和应急抢险重大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吉林总队采取提前介入及合作等方式开拓市场,开展两个山水林田湖草大项目,成果质量得到了地方政府的赞扬。四川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核心理念,严格控制工程施工对水体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地质灾害治理工程成为九寨沟世界“双遗产”与环境保护核心区的典范。

江苏绿岩生态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发明的基于“类壤土”基质的矿山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经过协会评估推荐,成功入选国家绿色技术推广目录(2020年)》,是全国唯一一项矿山生态环境恢复绿色技术。安徽金联地矿科技有限公司不同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以及不同的岩层特性条件下探索研发了独特的施工工艺,形成了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特色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综合解决方案与工程施工为主营业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陕西地矿908环境地质有限公司、云南地质工程第二勘察院、北京国信华源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江云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北京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等会员单位,在地勘单位与研发单位合作融合、“三位一体”综合立体监测、普适型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技术研发、航天技术应用于地质灾害监测等方面取得了突破,并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前景。

回顾2020年的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不够深入、新理论学习运用不足,在统筹“两个大局”中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对社会组织如何适应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站位还不高,缺乏超前预判。二是完成脱钩工作任务后,在厘清行政机关与协会职能边界,改变单一行政化管理模式,构建政府综合监管和协会自治的新型治理模式,促进协会成为依法设立、自主办会、服务为本、治理规范、行为自律的社会组织方面,还需下很大的功夫落实。三是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行政管理和会员单位业务布局提供数据支撑方面,还有一定距离,尤其是满足会员单位快速、方便了解行业信息需求方面,尚需不懈努力。

二、十四五战略构想与2021年重点工作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开篇布局之年,是锚定航向、砥砺奋进之年。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以高度的责任感筑牢疫情防控防线,锲而不舍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把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抓好抓实。紧紧围绕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这个中心,准确把握“十四五”战略方向,精心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具有可执行性的目标任务和对策建议,为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支撑。

(一)十四五期间的发展战略构想

十四五期间,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包括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将迈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需求侧变革、促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是行业向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产品创新发展的转型时期,大数据化、智能化、绿色化、信息化成为新发展趋势和方向,以5G、区块链技术和数字经济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重点,进入加速腾飞、日新月异的创新发展时期。在地质灾害工程治理和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新理念,将改变传统的工程治理和生态修复模式,更加深刻地影响能源资源开发利用、地质灾害综合防治、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的传统模式。无疑,地质灾害乃至整个地质勘查行业转型升级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加迫切。

1.总体要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密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自然资源部“两统一”核心职责,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行业进步。充分发挥协会资源优势和行业发展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和创新引领行业高质量发展,加强依法办会,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加强行业自律,规范行业行为。做好政府和行业会员之间的桥梁,加强与省级行业协会、不同行业协会之间的互动与合作,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为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精心打造政府信赖、会员满意、社会上有形象的行业协会。

2.目标任务。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十四五末,建立行业团体标准动态更新机制。完成已发布80个标准规范的修订,完成新增50个标准规范的编制和发布;完成《地质灾害防治技术指南》的编撰与出版发行。经过实践应用、征求意见和修改完善,以《中国地质灾害防治指南》名称出版发行。开展社会组织科技奖评定工作。制定管理办法,构建评奖机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美丽矿山建设两个类别开展评定工作;推动科技创新,推进成果交流。举办新技术、新机制、新标准、新装备、新模式推广交流或高层论坛20场(次)、举办培训班80期(次),在服务与融合新发展格局上有所作为,在总结提炼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上有新成果;构建诚信体系,推动行业进步。实施行业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发布行业信用指标体系,开发完成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大数据平台。建成集“行业信息、诚信体系、专家智库、典型案例、装备之家、红黑名单、行业年报”为一体的大数据支撑平台;编制《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年度报告》。以此为基础,逐步上升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年度报告》;加强秘书处自身建设。开展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和人才队伍知识化专业化建设,逐步形成专业合理、人岗相宜的队伍结构。

(二)2021年重点工作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围绕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紧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行了战略部署,为我们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了依据和指导方针。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的重点任务,明确了发展重点和路径,特别是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方面的重要表述,为我们研究编制“十四五”规划提供了基本遵循,规划编制要按照“顶层对标,底部抬高,目标适度,落实为要”的思路做好顶层设计。希望各理事单位、省级行业协会和相关专家,发挥专业特长,积极参与配合,鼎力相助,为高质量高标准完成好编制工作提供支持。

1.坚定不移地以党的建设统领各项工作。按照中央国家机关行业协会商会党委的总体要求制定党建工作计划,大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力度,开展“知史爱党”“知史爱国”学习教育。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强化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抓好2020年度4轮审计反馈意见整改工作,开展不合理资金支出治理和“过紧日子”形势教育活动。

2.完成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更名。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对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方面的新要求,结合协会《章程》增加的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及生态修复职能,以及协会自身业务范围调整、广大会员单位面临和承担的新任务等,经过充分调研论证,拟申请“协会”更名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目前,已完成自然资源部两个业务指导部门的意见征求,尽快完成规定程序申报工作。

3.开展“地质灾害防治科学技术奖”评选工作。在学习科技部有关社会力量设立科技奖制度、自然资源部科技奖励制度和其他社会团体科技奖励办法的基础上,编制完成了《地质灾害防治行业科学技术奖实施办法(试行)》,提出了奖励原则、目的意义、奖项设置及评选标准、申报程序等内容。拟设立地质灾害防治科技奖、美丽矿山奖。经过科技部批复备案后,争取在今年底前启动申报工作。

4.组建专家指导委员会和新一届专家委员会。在昨天晚上举行的常务理事会上,通过了关于设立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和委员的提案。下一步将分别组建地质灾害、生态修复、技术装备三个专家委员会,制定专家管理办法,明确专家构成,专家权利、诚信管理等规则。同时,将推进领军会员企业建设,按照“发挥优势,抱团取暖、互补短板“的思路,构建地质灾害绿色生态安全保障产业发展联盟和地质灾害防治技术产业创新战略联盟,为推进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5.召开协会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学术论坛。按照新任务和新形势要求,拟定在上半年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除通过协会更名、章程修改、理事构成、入会退会等事项外,将举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中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环境修复学术论坛,邀请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相关专家,邀请黄河流域上、中、下游相关单位从事这方面研究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研讨和交流。

6.牵头组织地质灾害防治职业技能竞赛活动。为加快产业队伍建设改革,提升地质灾害防治能力与水平,拟与全国总工会相关部门、自然资源部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自然资源部地质灾害技术指导中心等单位联合,依托各级地质灾害主管部门、地质勘查单位,组织开展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地质灾害防治职业技能大赛活动,展示防灾减灾一线人员的技术水平,弘扬防灾减灾行业的敬业奉献精神。

7.举办地质灾害防治和生态修复新成果交流会。围绕自然资源部关于地质灾害风险管控、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矿山生态环境修复、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等内容,围绕提升地质灾害五个能力建设,围绕生态修复重大工程实施,组织开展地质灾害、生态环境修复新技术、新方法、新模式交流推进会,举行新装备、新标准、新成果展示活动。

8.开展教育培训和宣传交流活动。结合行业发展态势,瞄准学科发展前沿,邀请相关知名专家,组织开展4期学术交流、20期培训活动。做好资质申报咨询引导,完善系统中会员单位资质档案信息。充分发挥典型案例、技术推广、协会会刊和重点专题等网络板块推广宣传作用,继续开展赠送会刊、当年发布标准规范、每个会员单位免费培训1人次的“三个一”服务活动。

9.构建行业信息中心,推进行业诚信体系建设。开展行业自律与诚信建设活动,建立会员单位“黑名红单”制度,打造健康有序的行业环境。探索应用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加强对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修复、应急等行业动态跟踪、信息收集分析、综合研究与集成统计等,为会员单位积极参与相关活动提供信息支撑。

10.完成团体标准规范编制和修编任务。开展地质灾害普适性监测预警技术、监测预警仪器检测中心建设、地质灾害应急管理、地质灾害仪器装备、生态环境修复和地质灾害防治预算定额等18个标准的编制与修编工作。完成《地质灾害防治指南》编制及出版,完成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培训教材》编制,加强对基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与培训。

在完成好重点任务的同时,将切实加强秘书处自身能力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最近,对秘书处部门设置以及职能进行了调整,将原来的7个部门调整为5个部门,将会员管理部更名为会员服务部,新成立信息中心,秘书处将建设和维护好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的运行,为宣传行业成果、会员单位业绩发挥作用。将不定期深入行业领域和会员单位开展调研活动,掌握行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统筹行业发展需求和建议,助力会员单位转型升级。

各位理事,315日自然资源部印发了关于做好2021年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通知》,在总结全国“十三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经验教训基础上,研判了地质灾害发生发展趋势,认真谋划了2021年年度重点任务。通知还特别强调,浙江要进一步深化风险管控试点,扩大试点区域;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要按照自然资源部统一安排,选择重点地区开展“隐患点+风险区双控”试点,为全面推广地质灾害风险管控探索技术路径,积累管理经验。

所以,我们这次会议选择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也具有特殊意义,下午还专门安排了这方面的技术交流,希望大家利用这次机会认真学习。

同志们,2021年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将迎来建党100周年。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落实各项责任,细化工作部署,不断提升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谢谢大家!



附件5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2020年度财务决算和2021年度收支预算报告

 

各位理事,上午好!

受会长委托,我向理事会报告协会2020年度财务决算和2021年度财务收支预算有关情况,请各位理事审议。

一、2020年度财务决算情况

2020年协会财务管理工作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和国家关于《党政机关厉行节约反对浪费条例》、《党政机关国内公务接待管理规定》、《中央和国家机关差旅费管理办法》、《中央国家机关培训费管理办法》等规定的相关要求,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会计档案管理办法》、《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以及《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章程》、《财务管理办法》、《会费管理办法》等规章制度之规定,认真开展财务管理工作。

在自然资源部指导关怀和协会理事会领导下,得益于广大会员、会员单位的鼎力支持,财务管理有效保障了协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换届、各类技术业务培训、湖南长沙地质灾害防治新技术新装备新标准交流研讨大型会议等重大业务活动的顺利开展完成,有力支撑了协会《地质灾害防治指南》编制、《“两山论”指导下的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修编、《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重大项目的有序推进。财务管理较为圆满完成了2020年度收支预算既定目标任务,2020年12月,结合我会脱钩工作财务方面有关信息获取的需要,民政部委派北京兴中海会计师事务所对我会2020年度财务进行了审计,审计认为协会财务管理工作依规依据、运行有序、经费支出规范。2020年度协会经费收支决算的主要情况如下。

(一)经费收入情况

2020年度协会经费收入总额为1256.69万元。其中会费收入1054万元(包括当年会费1030万元、以往年度补缴会费24万元),提供服务收入190.34万元,其它收入(利息)12.35万元。

(二)经费支出情况

2020年度协会经费支出总额为872.30万元。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费用支出科目分类,其中:

1.业务活动费用支出379.33万元。主要包括会议费111.55万元;线上线下技术标准规范培训费17.21万元;聘请专家讲课劳务费18.33万元;开展业务活动发生的差旅费34.76万元;4.22世界地球日、5.12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大节日宣传活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载体宣传以及材料印刷费45.56万元;网络运行费29.02万元;开展《地质灾害防治指南》编制、《“两山论”指导下的矿山生态修复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研究、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修编、协会网络升级等重大项目经费支出122.90万元。

2.管理费用支出492.97万元。主要包括:

秘书处办公用房租金和水电、办公场所日常运行维护、办公设备购置、车辆运行维护等支出177.23万元(房租和水电148.85万元,维修0.87万元,办公费9.83万元,办公设备购置8.14万元,车辆运行与维护6.43万元,接送专家和退修工作人员市内交通3.11万元);

协会秘书处工作人员工资、缴纳的“五险一金”支出、计提福利等304.78万元(人员经费208.46万元,“五险一金”69.11万元,福利费计提27.21万元);

其它支出10.96万元(包括按照规定工会计提的活动经费3.72万元,业务招待费1.25万元,职工教育1.0万元,其它1.8万元,“残保金”3.19万元)。

二、2021年度财务收支预算

2021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对于我们协会来说是理事会换届后财务年度相对完整的第一年,广大会员单位的业务主题将由以往地质灾害防治为主,向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环境地质治理与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修复等并重转化。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立足新的发展阶段,面对构建新发展格局。地质灾害防治行业面临诸多新情况,协会“十四五”发展构想和2021年工作要点提出多项新任务。根据上述新任务,协会2021年财务收支预算编制主要遵循以下依据。一是2020年度实际支出情况;二是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修订的《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章程》以及协会《会费管理办法》;三是协会2021年工作要点和主要任务;四是《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等相关制度。根据上述依据,2021年经费收支预算情况如下。

(一)经费收入预算

2021年度协会经费收入预算总额为1263万元。其中根据新修订的《章程》、《会费管理办法》测算会费收入预算为1150万元,提供服务收入100万元,其它收入主要是利息收入预算13万元。

(二)经费支出预算

2021年度协会经费支出预算总额为992万元。与2020年度支出预算983万元相比基本相当。按照《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费用支出科目分类,其中:

1.业务活动费用支出411万元。主要包括:

会议费:按照计划召开黄河流域生态修复新技术新模式

交流研讨、协会年度工作会议、常务理事会等会议支出预算115万元;

培训费:为会员单位和行业单位组织开展新技术新标准

规范等培训活动支出预算20万元;

劳务费:组织开展技术培训聘请专家学者讲课、聘请专

家审定协会重大技术活动方案、项目成果、标准规范修改完善等专家咨询劳务费支出预算28万元;

差旅费:开展各类业务活动,聘请相关专家、协会秘书

处工作人员开展完成工作所发生的差旅费支出预算40万元;

宣传及印刷费:按照惯例开展“4.22世界地球日”、“5.12

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大宣传活动,《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等载体宣传以及材料印刷费支出预算48万元;

邮电通讯费:主要包括向会员单位邮寄《中国地质灾害

与防治学报》等相关材料,协会网络通讯费等支出预算30万元;

项目及课题研究经费:继续开展完成《地质灾害防治指

南》编制等课题10万元,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修编及群测群防培训教材编制25万元,网络安全、典型案例、诚信体系建设信息系统等模块研发与维护95万元,项目及课题研究经费支出预算总计130万元。

2.管理费用支出581万元。主要包括:

房租及水电费:根据租赁合同秘书处办公用房租金支出,以及水电费支出预算为156万元。

办公费:为了保障秘书处日常运行、办公场所维护、办公设备购置、车辆运行维护等费用支出预算65万元(其中维修1万元,办公耗材9万元,办公设备购置45万元,车辆运行与维护7万元,市内交通3万元)。

人员费:协会秘书处在职工作人员工资以及绩效228万元、退休兼职人员工作补贴支出12万元,协会需要向社保机构为在职工作人员缴纳的“五险一金”、“残疾人保证金”等社保支出73万元,按照相关规定计提的福利费支出预算28万元、工会活动经费支出4万元;人员费支出预算总计345万元。

党群工作活动专项费:开展党史学习专题活动以及党支部、工会开展日常活动所必须的支出预算5万元。

其它支出:主要包括在职职工教育培训费1万元,业务招待费2万元,不可预见费7万元,其它支出预算总计10万元。

各位理事,2021年协会财务管理将以有效保障协会年度重点工作任务完成为目标,认真贯彻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和从业人员廉洁自律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协会《章程》和《财务管理办法》等制度,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经费依规依据规范支出,切实为2021年各项既定任务圆满完成和协会健康发展做好应有的支撑服务。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附件6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管理办法》有关情况的说明

 

各位理事:

2020年10月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及换届工作完成后,新一届理事会多次酝酿尽快组建协会专家委员会,为了有序推进专家委员会组建工作,秘书处根据理事会有关要求组织起草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管理办法》(送审稿),2021年1月,经2021年第一次会长办公会议审议,同意该办法提交本次理事会审议,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关于专家委员会结构框架以及线管负责人产生办法

为了能使专家委员会对协会重大技术活动、战略规划、行业标准规范、项目成果等技术业务,发挥好咨询、指导、把关作用。根据我国幅员辽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依然严峻,以及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布局不断推进,行业相关单位业务范畴不断向以生态环境修复领域延伸的新形势。要是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做到地域、地勘单位、科研院所等方面的全覆盖,其专家人数无疑较为可观。为了克服以往专家委员会因人数较多,难以有效开展业务活动,不利于专家作用发挥的弊端。本届专家委员会在架构上由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两个板块组成。也就是设立一个专家指导委员会,在专家指导委员会之下设立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修复和技术装备三个专业委员会。

专家指导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委员20名左右。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会长提名,委员由指导委员会主任提名,经会长办公会议审议,提交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后生效。

地质灾害防治、矿山生态修复和技术装备三个专业委员会,各设主任1名,副主任3-5名,专家若干名。

各专业委员会主任由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担任。副主任由会长、专家指导委员会推荐提名,会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后生效。

各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按照协会专家管理办法规定的相关程序遴选,经会长办公会议审定,提交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正式生效。

二、《专家管理办法》的主要内容

该办法共6章,22条,约1700字。

第一章 总则,说明了办法制定的来由、适用范围以及明确协会秘书处承担专家库建设等日常工作。

第二章 专家委员会结构,主要说明了协会专家委员会的结构框架,规定了专家指导委员会负责人、专家指导委员会委员人数设置以及产生程序;规定了地质灾害、矿山生态修复和技术装备三个专业委员会,主任、副主任人数设置以及产生程序。 并对各专业委员会专家人数、聘请等进行了概述。

第三章 专家选聘,主要规定了地质灾害、矿山生态修复和技术装备三个专业委员会专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个人申报、组织或相关专家推荐的程序、专家正式确定程序,以及实行专家信息库管理等内容。

第四章 专家职责与权利,规定专家具有4个方面的职责以及应具有相应的权利,同时,规定了协会聘请专家开展相关业务活动的程序。

第五章 诚信管理,规定了专家应具备的诚信要求,以及失信专家的惩戒措施。第六章附则,

 附则,指出本办法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报告完毕!谢谢大家!

 

 


附件7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专家委员会专家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管理,切实发挥专家的指导把关作用,根据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章程等有关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委员会聘用的所有专家。

第三条 协会秘书处负责承担专家委员会对专家申报、审核、确定、专家库建设以及调整等日常管理的事务性工作。

 

第二章 专家委员会结构

第四条 协会专家委员会由专家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委员会构成。

第五条 专家指导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3名,委员20名左右。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会长提名,委员由指导委员会主任提名,经会长办公会议审议,提交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后生效。

第六条 专家指导委员会下设地质灾害、矿山生态修复和技术装备三个专业委员会。

第七条 各专业委员会设主任1名,副主任3-5名,专家若干名。

第八条 各专业委员会主任由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担任。副主任由会长、指导委员会推荐提名,会长办公会议讨论决定后生效。

第九条 各专业委员会的专家按照相关程序遴选,经会长办公会议审定,提交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正式生效,并向专家颁发聘书,专家信息纳入协会专家库。

 

第三章 专家选聘

第十条 专家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一)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政治素质高;

(二)具有副高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身体健康,年龄一般不超过70岁。

(三)从事地质灾害防治调查、研究以及仪器研制等领域相关工作10年以上,在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和较高的知名度;

(四)行业信誉较好;

(五)支持协会工作,积极参与协会组织的活动。

第十一条 凡符合上述条件的专家,均可通过以下方式之一获得提名:

(一)个人申请

(二)省级主管部门或省级协会推荐;

(三)单位或专家推荐;

(四)协会会长或专家委员主任、副主任推荐;

第十二条 获得提名的专家由秘书处负责对其资格进行审核,提交会长办公会议审定,并经常务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正式生效。

第十三条 协会设立专家库,秘书处负责对于获得专家资格的专家入库,并在协会网站进行公开发布。专家任期与协会届期相同。

第十四条 专家库实行动态调整。秘书处实时更新调整专家库信息。

(一)专家因健康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履行专家职责的,可以书面方式,自愿申请退出专家库;

(二)专家达到规定年龄的,原则上自动退出专家库;

(三)纳入协会“黑名单”管理的专家,调整或退出专家库。

 

第四章 专家职责与权利

第十五条 专家应具有以下职责:

(一)受协会委托,对协会制定的相关发展规划、计划提出意见建议;

(二)根据协会业务需求,对协会开展的业务活动进行技术指导;

(三)受协会委托,开展相关规程规范等制定和修订工作。

(四)遵守保密规定,不得泄露参加相关业务活动中获取的资料、涉密信息等;

第十六条 专家应具有以下权利:

(一)在受托工作期间,有权查阅相关技术资料、技术文件等资料;

(二)在参加业务指导时,有权制止违反操作规范、规程的行为;

(三)对发现的重大问题有权上报专家委员会主任或会长;

(四)在业务活动中,依法依规享有获得相应劳动报酬的权利。

第十七条 专家应按专业分类使用,根据业务活动性质和工作需求,从专家库中抽取。

第十八条 因特殊情况,确需聘用特殊专业专家,应报请会长确认。

 

第五章 诚信管理

第十九条 对专家实行信誉评价和诚信管理,有以下情形之一的,纳入协会“黑名单”。

(一)未尽职尽责、不客观公正的;

(二)弄虚作假、徇私舞弊、违纪违规的;

(三)发现违规操作未及时制止,造成重大事故、重大不良影响的;

(四)发现事故或失信行为隐瞒不报的;

(五)未遵守保密有关规定,泄露技术文件、技术资料及信息的;

(六)使用学术权力,打压不同学术观点的;

(七)应当列入“黑名单”的其他情形。

第二十条 对列入“黑名单”的专家,采取以下惩戒措施:

  (一)一般失信。通报;

(二)严重失信。通报。5年内不得参与协会业务活动;

(三)特别严重失信。通报,终身不得参与协会业务活动。

 

第六章

第二十一条 本办法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协会秘书处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试行。


附件8

关于协会更名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的建议提案

 

各位理事:

随着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总体布局的不断实施,我会绝大多数会员单位的业务范围由以往的以地质灾害防治为主,逐步向地质灾害防治、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以及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修复扩展。近年来,我会业务指导的自然资源部相关司局需要协会提供支撑的工作也由以往地质灾害防治扩展到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等领域。2020年10月,我会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新通过的协会《章程》在原有地质灾害防治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业务范围的基础上,增加了矿山地质环境及生态修复等领域的学术交流与培训、生态修复的项目督查、生态修复的优秀地质环境成果的评选和推介等业务。基于上述新情况,多数会员单位建议我会应更新协会名称,以更好涵盖广大会员单位的业务范围。

根据新形势以及广大会员的要求,经会长办公会议初步研究,拟将我会名称更名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现提请理事会审议。


附件9

关于增补张进德同志为协会副秘书长的提案

 

各位理事:

根据协会业务工作不断拓宽的需要,经会长提名,2021年第二次会长办公会议研究决定,拟增补张进德同志为协会副秘书长。

拟增补副秘书长人选简介见附件,提请理事会审议。


附件9-1:

张进德同志简介

张进德,男,博士,二级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生态修复调查监测室主任,中国地质调查局支撑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地质调查工程首席专家。

研究方向:矿山环境与生态修复、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多年来一直从事矿山环境与国土整治研究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或课题组长共完成了20个国土资源领域的重大项目或课题研究,其研究成果支撑了《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和《全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的编制,为推动国土资源部出台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政策、制度、标准等起到了重要作用。2010年至今,担任《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和《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编委会委员;2016年至今,担任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评审专家。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20余篇;主编或参与编著专著3部;编写各类地调项目报告和专题研究报告50余部,主编矿山环境图系2张。获得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次,获中国地质调查成果奖和地质科技奖二等奖2次,获得实用新型专利3项。


附件10

关于申请入会单位情况的说明

 

各位理事:

协会秘书处会员管理部2020年10月至今共收到24家单位、3位个人的入会申请以及3家会员单位退会申请,秘书处根据《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章程》、《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会员管理办法》等规定进行初步审核,认为上述单位、个人符合协会的入会条件,现将具体情况作简要说明如下。

本次申请入会的24家单位中,分别向协会递交了《入会申请表》及《诚信声明》,承诺本单位未经营非法项目、未违法诚信经营。秘书处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登录“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企业信用天眼查”等系统查询核对24家申请入会的企事业单位没有行政处罚信息、未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信息、未被列入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黑名单)信息等记录。

中国地质调查局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航天科工惯性技术有限公司等13家单位无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相关资质,但长期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相关业务;江苏华东有色深部地质勘查有限责任公司、浙江建开勘测设计有限公司、中化地质矿山总局湖北地质勘查院等4家单位具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甲级资质;福建省地质工程公司等2家单位具有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资质;中勘天成(北京)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同济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5家具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丙级资质。经初步审核,认为这24家单位符合《章程》第三章及《会员管理办法》第二章单位会员的入会条件。

新申请的3位个人会员均为长期从事地质灾害防治研究、管理的专家管理人员,符合《章程》第三章及《会员管理办法》第二章个人会员的入会条件。

浙江省金华市第三地矿工程有限公司、广州中海达定位技术有限公司、陕西省煤田地质局一八五队3家普通会员单位,因单位改制合并以及业务发展方向变更,不从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等相关业务申请退会,符合《章程》第三章及《会员管理办法》第四章中退会的相关规定。

以上事项提请审议!


附件11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第二届理事会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决议

 

各位常务理事,同志们: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二次常务理事会议2021年3月3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中都开元名都大酒店召开。会议应到常务理事50人,实到42人,符合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

会议由侯金武会长主持。会议审议了“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议程”、“关于聘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提案”等。

与会常务理事对上述报告和提交的议案进行了认真讨论与审议后,以举手表决的方式一致通过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议程”、“关于聘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提案”。

会议号召,第二届常务理事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宗旨,组织带领会员单位认真贯彻落实自然资源部及各级政府有关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等重大工作部署,确保“十四五”开好局,以优异的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第二届理事会二次常务理事会议的召开符合民政部有关规定和本协会章程,到会人数符合法定要求,本次常务理事会表决真实、有效、合法。

2021年4月1日


附件12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决议

 

各位理事: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于2021年4月1日在浙江省宁波市中都开元名都大酒店召开。会议应到理事298人,实到249人,符合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章程规定的法定人数。

会议审议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工作报告”、“协会2020年度财务决算和2021年度收支预算报告”、“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管理办法”、“关于协会更名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的建议提案”、“关于增补张进德同志为协会副秘书长的提以及“2021年申请入会单位提案”的情况说明等有关事项。

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一致通过了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工作报告”、“协会2020年度财务决算和2021年度收支预算报告”、“关于协会更名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的建议提案”、“关于增补张进德同志为协会副秘书长的提”、“2021年申请入会单位提案”;一致通过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管理办法》。本次选举真实、有效、合法。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会议号召,广大会员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提高我国自然灾害防治能力的新要求,认真落实自然资源部党组以及各级政府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重大部署。第二届理事会将不负广大会员的信任和重托,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筹划,精心组织,锐意进取,努力工作,为广大会员做好应有的服务。组织带领会员单位促进自身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努力推进我国地质灾害调查评价、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新技术、新仪器、新装备研发、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等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以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等提供安全和谐的地质环境保障贡献力量!

 

                             2021年4月1日

 


附件13

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

   

2021〕第3

 

召开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暨二次常务理事会议

 

2021年3月31日-4月1日,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以下简称“协会”)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暨二次常务理事会议。原国土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汪民出席会议并讲话,自然资源部地质勘查管理司二级巡视员薛佩,浙江省自然资源厅副巡视员邱建平,浙江省地质勘查局党委委员、浙江省有色金属地质勘查局局长张根红参加会议并讲话,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会长侯金武做了题为“携手新时代 聚焦新需求,推动地灾防治与生态修复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报告。会议开幕式由副会长刘随臣主持,副会长武选民、韩子夜、丁传锡、吴琳及监事长赖文生参加会议。

一、 二届理事会二次常务理事会议

331日晚,受侯金武会长委托,武选民副会长秘书长主持召开二届理事会二次常务理事会议。会议应到代表50人,实到42人,符合法定人数。与会常务理事认真审议了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议程关于聘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提案经过认真讨论,形成以下决议:

1.通过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议程

2.通过关于聘任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的提案同意聘请汪民同志为专家指导委员会主任,殷跃平、关凤峻、周寅伦三位同志为专家指导委员会副主任。

二、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

41日,召开二届二次理事会议。会议应到理事298人,实到249人,符合法定人数。与会理事认真听取并审议了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工作报告协会2020年度财务决算和2021年度收支预算报告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管理办法关于协会更名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的建议提案关于增补张进德同志为协会副秘书长的提关于申请入会单位的情况说明等有关事项。

与会代表分组对上述事项进行讨论,形成以下决议:

1.通过协会第二届理事会二次会议工作报告》、《协会2020年度财务决算和2021年度收支预算报告和《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专家管理办法》;

2.同意协会更名为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3.同意增补张进德同志为协会副秘书长

4.通过了24家单位的入会申请,3家单位的退会申请,3名个人的入会申请。

会议号召,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开局之年。守住安全底线意义重大、服务生态文明建设意义深远。广大理事单位、会员单位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原则,落实各项责任,细化工作部署,不断提升为地质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修复工作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化解重大地质灾害风险,为切实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在完成会议议程和通过相关事项后,邀请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蒋建良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工程首席专家张进德分别作了《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建设及自动化监测预警应用研究》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问题研究》的学术报告。

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协会主办,浙江省矿业联合会承办,浙江省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大队(浙江省工程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协办。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行业近300名理事代表出席会议,协会副秘书长、秘书处工作人员列席会议,部分省级行业协会负责人应邀参加会议。

 

  

 

 侯金武                       记录整理梁乃森

分送: 协会领导,副秘书长及秘书处各部门负责人

校对:李梦                  2021416日印发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