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桂林市聚焦“三山”统筹推进矿山生态建设纪实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报 发布时间 2022-02-08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矿产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统筹开展露天矿山综合整治、持证矿山绿色创建和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纵深推进“三山”治理,走出了一条具有桂林特色的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呈现出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

铁腕整治,矿产资源开发模式骤变

桂林以山水秀甲天下,呈现出得天独厚的山水格局与形态特质。大自然在赐予桂林丰富的山水资源的同时,也孕育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在矿产资源开发的高光时刻,矿山企业高达数百家。长期粗放式的露天开采慢慢蚕食着绿水青山,不少矿山山体裸露、废石乱堆、扬尘弥漫,矿区脆弱的生态环境每况愈下。

2016年,中央环保督察风暴刮到桂林,打破了矿山昔日的安宁,改变了矿山开采的现状。“那是桂林矿产资源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矿业发展格局和矿山开发模式由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桂林市自然资源局副局长易云初回忆。

随后,桂林对全市范围内露天矿山进行综合整治。不到两年时间,累计投资2.58亿元完成矿山生态修复面积136万平方米。昔日烟尘漫天、噪声环绕的采石场恢复了自然的宁静,一块块裸露的“伤疤”重新披上了绿装。

铁腕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然而,矿山整治向深度攻坚的大幕才刚刚拉开。桂林市坚持标本兼治,注重源头治理,加强规划管控,规范审批登记,统一建设标准,一系列矿政管理改革全面铺开。

重新规划布局,出台《桂林市重点区域采石场规划(2016~2020年)》和9县采石场发展规划(2016~2020年)。深入排查整治,完成全市226家露天矿山调查摸底,建立“一矿一账”“一场一策”分类实施整治方案,完成22个停产整顿矿山整改和51个采矿权注销。规范审批登记,发布实施《桂林市建筑石料用采石场建设和生产运营管理暂行规定》《桂林市露天开采矿山(砂石土)采矿权出让管理规定》等规范性文件,对矿区绿化、抑制扬尘污染等方面设标,并建立了采石场审批登记机制。

采石场不能再走老路,2017年桂林市采石场建设有了本地的新标准:必须按照规模化、基地化、规范化的“三化”要求和建设标准化、生产工厂化、开采阶梯化、经营规模化、管理现代化的“五化”标准进行建设。标准化试点采石场的推行,不仅提高了矿山企业建设门槛,同时推动矿产资源管理迈上新台阶,为绿色矿山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经过三年多的矿山整治,桂林市露天矿山“小、散、乱”等问题得到根本性解决,矿产资源空间布局和开发模式发生深刻变化。采石场数量明显减少,试点采石场建成投产,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革故鼎新,绿色矿山在转型升级中蜕变

龙胜各族自治县是桂林的生态大县,也是矿业大县。近年来,该县以建设绿色矿山为契机,努力在保护矿山生态环境的同时,致力于资源的集约高效和可持续利用。2020年,该县绿色矿山建成率达83.3%,成功入选全国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

滑石矿是龙胜的支柱产业,“全国滑石看龙胜”。从昔日飞沙走石的矿场,到今时青山吐翠、绿树成荫的风景线,该县滑石三大龙头企业之一的桂广滑石矿进行了一场从“绿水青山”中深掘“金山银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转型发展对矿山企业来说是阵痛,也是重生。如果企业不走绿色转型升级的道路,终有一天会被市场所淘汰”。桂广滑石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明国说。

2019年以来,桂广滑石矿龙胜矿区以建设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为契机,先后投入1100万元开展创建工作。采购种植树苗、草皮,把矿区生活区、采场边坡、矿区粉厂周边点缀得生机勃勃;从国外引进两台大型机械臂液压破碎锤,彻底改变了人工风镐破碎的历史;建设一体化粉体加工厂,充分利用粉渣和废石加工不同种类的微细粉,提高产品附加值;成立绿色产品研发机构,通过将低端原料进行配比研发,实现产品转型及效益最大化。即使受到2020年疫情影响,该公司产值仍达到3.2亿元,高于上一年,在实现绿色和效益双丰收的同时,也实现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桂广滑石矿的成功转型反映了桂林许多矿山企业正在经历的变化。按照《桂林市建设绿色矿山实施方案》要求,2020~2022年全市应建绿色矿山建成率要分别达到60%、90%和 100%。截至2020年底,全市共建成76座绿色矿山(其中国家级2座,自治区级14座,市级60座),建成率达77.5%,建成数和建成率均位居广西前列。

综合施策,保护修复绿水青山

治山工程复杂困难。有些矿山受地质结构、坡度剖面等因素影响,实施生态修复和土地复垦过程中水土保持及植被生长难度较大;有些矿山还需通过地质灾害工程治理排除险情。“绿水青山是桂林永续发展的生命力,自然资源部门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无论再难也要想方设法破解治山难题,还原青山本色”。桂林市自然资源局局长王飚说。

近年来,桂林市按照“谁开采、谁治理,边开采、边治理”的原则,积极推进矿山生态修复,明确新建矿山必须编制和实施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并设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已累计复绿废弃矿山408座,其中,矿山自然长草复绿340座,人工恢复治理复绿矿山68座。

桂林市雁山区大埠乡暗嵅村有一处采矿场,2014年桂林市申报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地后立即对该处矿山进行了关停。但是矿区大面积山石裸露,植物无法生长,水土流失严重,自然生态环境破坏严重,堵塞了该村地下消水洞,造成该村仅有的150亩耕地经常遭受严重内涝。2019年底,桂林市落实专项资金200万元,组织实施采矿场生态修复工程,修复面积8207平方米。2020年5月,工程完工后,茂盛的植物遮挡住了可视创伤面、恢复了自然景观,有效减少了水土流失,消除了内涝隐患。

“这项工程采用堆叠植生袋和覆土种植等方法,种植适应性高、生长快、维护少的栾树、葛藤、类芦、芭茫等乡土植物,以一种‘近自然’的生态修复方法,保证景观自然、材料自然、工艺自然,最大限度实现生态景观修复原真性”。工程实施方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战略发展处副主任汤建伟说。

“如今,绿水青山又回来了,村民还在旁边零星土地上种上了稻谷和蔬菜,生活很有乐趣。”暗嵅村老村长毛顺才说。

“矿山修复需要大量真金白银,而仅靠财政支持,难以为继。目前,我们正在着力构建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社会组织和公众共同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王飚说。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