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行业动态

吉首市狠抓“三个五” 筑牢地灾防治“安全网”

来源:中国自然资源部 发布时间 2022-01-19

   吉首市以山地地貌为主,多数村寨坐落在狭窄的山谷中或斜坡上,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广、数量多。面对巨大的地质灾害防治任务,吉首市自然资源局狠抓“三个五”,筑牢地灾防治“安全网”。

  “五个联动”,打通预警“最后一公里”

  一是建立气象预警联动机制。气象、应急、水利等部门每天研判气象情况,精准发布预报预警,提升时效性和预警能力。

  二是建立水文监测联动机制。气象、水利、水文等部门建立自动雨量水位监测站40个,实现各部门间水文信息联动共享,及时发布防汛预警。

  三是建立群测群防联动机制。针对78处地灾隐患点,逐一明确防灾责任人、监测责任人和专职监测员,实现在每个地灾点都形成市级领导+职能部门领导班子+乡镇领导+村组长+监测员的群防群测预警体系。确保预警一旦下发迅速传达到位,灾难一旦发生迅速安全转移。

  四是建立应急救灾联动机制。市应急指挥部根据受灾情况,及时启动救灾应急响应。应急、自然资源等部门,及时深入一线查灾救灾,降低群众灾情损失。

  五是建立部门会商联动机制。多部门联动筑牢防汛“安全堤坝”,自然资源部门及时发布地质灾害预警,科学研判灾情发展趋势,制定应对措施,保证地灾防治工作高效有序,水利、应急等职能部门各司其职。

  “五个结合”,筑牢防汛“第一道防线”

  一是日常巡查与重点监控相结合。按照“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原则,在暴雨来临前,对记录在册的32个严重地灾隐患点分片区开展巡查,逐一记录发展变化情况,及时、全面、准确地掌握基本情况。

  二是人防与技防相结合。在传统的群测群防基础上,对严重地灾隐患点安装普适化监测设备,地灾隐患点安装监控视频,市防汛办显示屏可实时监控地灾点情况,每个地灾点形成了“人防+技防”的监控模式。

  三是值班值守与督察督导相结合。吉首市局成立60余人的汛期应急值班队伍,由“两办”督察室、纪委监委、自然资源、水利等部门抽调人员组成汛期督察组,分13个小组到各地灾点进行督查,对值班值守等情况进行“一日一通报”。

  四是应急演练与避险转移相结合。为增强应急保障意识,提升应急响应能力,自然资源部门积极对接乡镇街道提供技术指导、开展应急演练。吉首市每个地灾隐患点均已开展以村为主的地灾避险演练,31名地灾防治责任人、78名监测员均已接受地灾应急保障知识培训,全市地灾应急救援体系已基本构建完成。

  五是隐患排查与工程治理相结合。坚持预防为先、未雨绸缪,聚焦隐患排查与工程治理关键环节。组建主汛期地质灾害巡查小组,全面加强在册隐患点巡查。实施工程治理4处,中小型应急处置6处,排危除险5处,搬迁避险5户。

  “五个到位”,坚决打赢“防汛攻坚战”

  一是隐患排查到位。在汛前对所有在册地质灾害点、切坡临坡建房点等重点区域进行拉网式排查排险,能整改的隐患坚决整改到位,对暂无法整改的,迅速落实警示和防范措施。

  二是应急准备到位。全市所有隐患点实现应急预案、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每个行政村(社区)实现志愿应急救援队伍全覆盖。各村、各隐患点附近居民开展至少1次避险转移演练,确保威胁区群众熟知避险路线,掌握避险措施。

  三是监测预警到位。气象预报下发到乡镇(街道)一级,凡暴雨天气启动24小时、12小时、6小时滚动预报,视情况启动实时预报。各责任单位收到预警后灵活运用短信、微信、“村村响”等方式,确保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递到村、到户、到人。

  四是蹲点值守到位。严格执行汛期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随时掌握雨情、水情、灾情、山情等基本信息,凡出现24小时降雨超过80毫米站点的,带班领导必须到值班室坐班值守,各隐患点监测人员24小时蹲点值守。

  五是抢险救援到位。灾险情发生后,迅速组织抢险救援,及时管控风险,尽快排险除险,坚决避免次生灾害。全面核灾报灾,妥善安置受灾群众,帮助群众尽快恢复生产、重建家园。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