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新闻中心 > 媒体之声

矿山生态修复的济宁实践

山东省济宁市打造绿色生态之城纪实

来源:中国矿业报 作者:张继勇 发布时间 2021-04-26

       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在广袤的齐鲁大地,在鲁西南济宁市,诞生了影响深远、传承至今的中国儒家文化,同时也诞生了孔子、孟子等多位儒学大家。

与文化相媲美的,还有济宁市的矿产资源。济宁市煤炭储量达150多亿吨,年产原煤8000万吨。几十年来,济宁市为山东省乃至全国经济建设输送了大量的优质煤炭资源。

                                                                              济宁市泗水县圣水峪生态修复项目中的葡萄种植园区

       但长期的煤炭开采,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留下了创伤。煤炭采空区塌陷地、废弃采石场等成为济宁发展生态之城的“拦路虎”。

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济宁市历史遗留责任主体灭失露天矿山共造成土地破损面积9.7万亩,每年由于采煤造成的土地塌陷面积达4万亩。目前,该市土地累计塌陷面积78万余亩。

       近年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济宁市将历史遗留的废弃矿山开采地纳入了治理范围,成功探索出了多种治理模式。

明确目标 压实责任

       作为历史遗留矿山治理责任的主体,济宁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自开展此项工作以来,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明确了三大攻坚任务,努力提高济宁市历史遗留矿山治理率。

       查家底,摸情况。2018年,济宁市以非煤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规划编制为契机,开展了历史遗留非煤露天矿山地质环境现状调查工作。

明确治理目标,层层压实责任。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结合矿山治理实施工作方案,认真梳理各县(区)任务指标,分解明确各项治理任务,并向各下辖单位发送工作函,限定实施期限,强化地方政府矿山治理主体责任。

      在治理过程中,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强化督导调度,加快治理进度,分阶段、分批次制定治理进度表。同时,该局认真夯实周调度、月通报工作机制,每周通报项目实施进度,每月通报全市治理工作进展。

      在济宁市各级政府层层压实责任、传导压力之下,2018年-2020年,该市累计投入资金19.02亿元,实施历史遗留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78个、采煤塌陷地项目124个,修复破损山体1.6万亩,治理采煤塌陷地12.1万亩。

      在治理的过程中,该市探索出多个成功案例,如:下属县级市邹城太平湿地煤炭塌陷区治理项目被打造成了风景秀丽的湿地公园,圣水峪废弃矿区土地修复项目被打造成了瓜果飘香的生态有机农场。

环境优美 普惠众生

       走进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绿色是这里的主色调。芦苇荡随风起伏,杨柳枝随风摇曳。

       早些年,这片面积达数十平方公里的土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大面积的采煤塌陷使有营养的土壤与地下沙砾混在一起,让这里的植被失去了生存的根基,旱时黄土飞扬,涝时渍泥遍野。

       如今,昔日的采煤塌陷地已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成为野生动物的栖息地,实现了华丽转身。

       在泗水县圣水峪镇后等齐村的圣水峪国家生态修复项目现场,记者看到,大片的樱桃树已经开出粉嫩的花朵,路边白得如雪的梨花也已挂满枝头。

数百亩的区域内坐落着四五个不同的塌陷地形成的湖泊。碧绿的湖面,倒映着周边的景致,湖面上还不时有飞鸟低空盘旋。

生态搭台 经济唱戏

       如今,珍珠养殖业成了邹城太平国家湿地公园的一大特色。

      据了解,湿地公园管理部门充分利用充沛的水资源优势,与当地养殖企业和居民合作,联合开展珍珠养殖项目。记者在养殖现场看到,工作人员划着渔船,将一个个装有珍珠蚌的寄养笼子扔到水下,通过智能投喂系统向这些珍珠蚌输送养分。

       2019年10月,兖矿清湖生态科技(山东)有限责任公司把生物链治水·靶向珍珠养殖技术带到了这里。通过改善水质,调节水域生态平衡,他们在31个塌陷坑塘里挂养了珍珠蚌共计109万只。

       该公司总经理助理费林江说:“自动化管网定时定量通过管网输送藻类营养液,可以让珍珠蚌更好地生长,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养殖水域自西向东全长共16公里,预计能够带动千余名农民致富。

       在圣水峪废弃矿区土地修复项目中,惠丰公司累计流转土地8000亩,修复土地2000亩,种植葡萄700余亩,种植地瓜、蔬菜、樱桃等果蔬百余亩。目前,该公司农产品均已通过有机食品认证、生态原产地认证。

       同时,该公司建造了200余亩湿地。目前,湿地已形成独具特色的湿地小气候,吸引众多动物聚集,为区域物种多样性打下了良好的生态基础。

       良好的环境也给当地村民带来经济收益。截至2020年底,该公司累计支付农民土地流转金和本地农民工资1.04亿元,累计捐款捐物300余万元。

       据圣水峪镇后等齐村原支部书记刘玉岱介绍,受土地质量和气候的影响,这里无法种植高产量的农作物,只能种植抗旱的经济作物,如花生、红薯等。村民的收入来源较为单一,日子过得紧紧巴巴。为了让日子过得宽裕一些,年轻人只好外出打工,村里剩下大量留守儿童和老人。

       自惠丰公司入驻以来,年轻人告别四处奔波的日子,在家门口就能打工致富,妇女和老人也可以到生态农场里干些力所能及的活儿。这样一来,每户村民的年收入都由几年前的几千元增加到了现在的几万元。村里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买房、买车的人比比皆是。

    “目前,在我们公司干活的附近村民有五六百人,月工资平均有四五千元。年岁大点的和家庭妇女在果园上班,按日节算费用,每天有百八十元的工资,上一天有一天的钱,工作较为自由,基本上一年四季都有活儿干。”该公司董事长孙泽岭向记者介绍。

      谁说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济宁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在矿山生态修复的道路上探索出多种生态修复治理模式,在保证生态环境优美的同时,兼顾当地群众的经济利益,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证书查询 |留言板|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中国地质灾害防治与生态修复协会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东路66号世纪科贸大厦B座2层 电话:010-62119819

京ICP备12052178号-2  京公网安备 11010702001900号

免责声明:本网站从行业工作角度出发,所载信息部分来自相关媒体,版权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请告知,我们将及时处理。